因此表明肝细胞数并没有发生昼夜变化2017-07-25
这项研究具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发现的天然变异位点极其难得,这一变异位点在提高抗病性的同时,对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没有明显影响,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二是清楚完整揭示了抗病调控机制,发现的新抗病调控机制在水稻等植物中尚属首次。
研究人员描绘了这个天然变异位点的“作用路径”,分析了它究竟如何与上游基因发生作用,并如何作用于下游基因的“全路径”:C2H2转录因子和其上游的MYB转录因子通过协调减弱过氧化氢的降解来提高广谱抗病性。这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相关新型抗病机理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借鉴。
在这项研究中,和同事们发现在晚上肝细胞会胀大,然后白天又会收缩。但这种变化只是当研究人员在夜晚喂食小鼠时才出现。如果在白天喂食小鼠,小鼠活动较少,这种清晰的节律就会消失。
当研究小组分析RNA和蛋白质丰度的时候,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在夜间喂食的小鼠整个活动期间这两者水平都出现了上升。相比之下,白天喂养的小鼠中RNA和蛋白质的水平没有变化,所有动物的DNA水平都是保持不变,因此表明肝细胞数并没有发生昼夜变化。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基因表达的启动或停止,增强或抑制,是细胞选择基因组中的调控元件和相互作用完成基本生命活动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的分子基础。而且组织和细胞特异的基因调控塑造了不同的表型,是健康和疾病研究的基石。阐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依赖的调控元件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需要对基因调控进行建模。特别是转录因子等反式调控元件和增强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在特定的细胞环境下如何合作使得一个基因快速转录是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