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研究总结2018-01-25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论述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与胞内定位的相关机制, 表明纳米材料在纳米生物医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纳米材料的一个方向点。这些工作需要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 结合高等化学和细胞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科学客观地得出结论, 为纳米材料更好、更快地应用于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 具有特定亚细胞结构定位的纳米药物, 为细胞器靶向给药体系、亚细胞操作工具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的方法和思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与临床应用意义, 所以有必要对这类亚细胞纳米药物的性质、表面特征、修饰分子和胞内转运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有关NPs胞吞和转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例如, 细胞对NPs的胞吞和转运在分子层面的机制尚无确切的结论,目前应用的转运通道阻滞剂和细胞器标记物仍不具有严格特异性, 不同细胞和不同NPs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研究难度。其中, 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尤其是纳米药物的胞吞机制仍未被系统、深入的探讨。例如, 已有许多工作研究抗癌纳米药物靶向运载到病灶, 从而提高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但如果未来工作能加强对靶向纳米药物进入特定组织细胞的途径和机制的研究和了解, 则可以指导纳米药物的开发和合成, 从而进一步提高纳米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和肿瘤特异性。这种有关细胞对纳米材料胞吞的具体机制, 以及寻找出其确切通路和靶点并开发出相应药物以应用于纳米生物学和医药领域的研究, 将会使更多领域受益。胞吞是细胞生理代谢、进行物质交换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复杂的过程, 纳米药物入胞及其亚细胞定位也是目前纳米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纳米生物学发展时间还不长, 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纳米材料被设计成靶向的抗肿瘤药物或能定向运载药物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的载体, 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率和疗效, 减小药物毒副作用等。
推荐文章